在現代飲食文化中,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因其高糖分和低飽足感而廣受歡迎,但這些飲品同時也與第二型糖尿病(T2D)和心血管疾病(CVD)等重大健康問題密切相關。近期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綜述文章,透過全球範圍內的資料分析,揭示了來自184個國家在2020年由SSB消費引起的T2D和CVD新發病例及死亡數量,並探討了不同社會人口學因素(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城鄉差異)對這些疾病負擔的影響[1]。
一、研究重點與主要發現
該研究利用全球飲食數據庫(Global Dietary Database, GDD)和先進的統計模型(例如蒙地卡羅模擬與貝葉斯層級模型),估算了2020年全球因糖飲料消費導致的T2D和CVD新發病例及其相應的健康負擔。結果顯示,2020年全球約有220萬例新T2D病例和120萬例新CVD病例與糖飲料攝取直接相關,分別占所有新發病例的9.8%和3.1%。此外,研究還指出,這些疾病負擔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尤為嚴重[1]。
二、區域差異與人口學影響
該研究進一步細分分析發現,全球不同地區和不同社會人口學群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糖飲料攝取量及其引起的疾病負擔遠高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研究發現,年輕成人(特別是25–29歲)的相對風險最高,而中老年人則呈現較高的絕對病例數。此外,男性和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在某些地區也顯示出較高的SSB攝取量與疾病負擔,這與全球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轉變密切相關[2] [3]。
三、政策意涵與公共健康挑戰
該研究的結果對公共衛生政策具有重要啟示。由於低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常常面臨較高的SSB相關健康負擔,研究呼籲這些國家應加強針對糖飲料的政策干預,如徵收糖飲料稅、設立前包裝警示標籤和加強市場監管。這些政策措施不僅能夠促使製造商降低產品中的糖含量,還能引導消費者選擇更健康的飲食方式,從而在全球範圍內降低因SSB攝取導致的代謝性疾病發病率[4] [5] [6]。
四、結語
總結來看,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有關糖飲料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負擔的重要數據。透過細緻的社會人口學分層分析,研究不僅揭示了各地區之間的巨大差異,也強調了政策制定者必須採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減少這一健康負擔。這項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們對SSB與代謝疾病關係的認識,也為未來制定更有效的公共衛生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 Nature Medicine, 2025. “Burden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184 countries.” Nature Medicine.
- Malik, V. S. & Hu, F. B., 2022. 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 Miller, V. et al., 2021. Global Dietary Database 2017: data availability and gaps on major foods and beverages. BMJ Global Health.
- Murray, C. J. L. et al., 2020. Global burden of 87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The Lancet.
- Singh, G. M. et al., 2015. Estimated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isease burdens related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Circulation.
- UN General Assembly, 2015.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