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是個熱情的城市。九月,秋老虎發威,嚇得我足不出戶,幸好整座醫院都有走廊相連,我可以整天躲在冷氣房裡避暑,但每當經過整面牆的採光玻璃時,還是能感受到外頭的炎氣直逼而來。這裡的人,也如天氣那般開朗有活力,不若心事重重的台北人,整天愁眉不展。
究竟是怎樣熱情呢?故事就從我報到的前一晚說起吧!看完世大運遊行後的傍晚,我乘坐在高鐵南下列車上,回味人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忽然想到一個嚴肅的問題:「當我到的時候,管宿舍的公務人員都下班了,我該找誰領鑰匙?」連忙翻查gmail,找出相關單位窗口電話撥了過去,另一頭隨即傳來一個親切的聲音,說道:「教研部您好...直接來急診找警衛領鑰匙就可以囉!另外,下了高鐵站之後,可以搭公車或計程車,不到一百元就可以到了。」我人都還沒踏進高雄,就已經感受到備受禮遇與歡迎了。就如同電話中的怡如姐所說,當晚非常順利,懷著愉快的心情,期待著隔天早晨八點上工的到來。之後實習過程的大小問題,也都是怡如姐一一幫我們解決的。
剛到這間醫院,人生地不熟,
很幸運地在第一個月,就碰到知識與耐心兼具的R2學長姐們,帶我接病人、修病例,使我對臨床工作迅速上手,逐漸掌握西醫內科的學習要點,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某天接近下班時間,很幸運地接到VS的來電,要我接新病人並獨力完成病例,我在W63醫師室孤拎拎地閉門造車(因為帶我的PGY也在忙),坐在一旁的禪蔭學長在值班,快看不下去了,過來跟我說:我看你這樣,七點都走不了。於是,按部就班地把接病人的SOP跟我解說一遍,就趕我去吃飯,被他一提點,打病歷的速度就加快許多,之後run別科就更順手,甚至還有VS稱讚我病例寫得很好、journal報得不錯,要不是學長夠雞婆,我可能無法有這樣的好表現。
第三個月左右,對大部分內科疾病有一定的掌握後,準備run婦產科,內心既期待又緊張,畢竟該領域對我來說相當陌生,感謝產房護理師淑瑛姐,跟我提醒了有關婦女醫學部的大小事,包括每位VS的專長與個性,進產房的注意事項......讓我不會在茫茫血海中迷失方向,還對婦女病產生點興趣,這些經驗或許對未來中醫婦科的診治有所幫助,那有一部分將是淑瑛姐的功勞。
轉眼間,實習已半年,來到外科學習,最受用的不是看刀,反而是聽梁宗榮醫師閒聊,他說:「如何判斷一名優秀的外科醫師呢?看他怎麼處理complication就知道。」每天查房時,梁V都有很多閒話可以跟我們分享,結合時事討論了許多醫療及非醫療的議題,以及他在醫學中心碰到的奇聞軼事,用他部落格整理的資料來解答我們的問題,這種聊天式教學法既有趣又有收穫,讓我體驗到教學的樂趣,或許以後也可以這樣教學弟妹們。
除了在工作上遇到許多貴人,工作之餘也有良師益友相伴。高榮有個傳統,每位實習醫師都會安排一位VS擔任生活導師。我的導師是傳醫部的洪偉君醫師,學長每個月都會約我吃飯,還會找住院醫師一起來關心我,聊聊生活或職涯的想法,應我的要求,挑幾間附近有特色的餐館聚餐,學長以前是在屏基,喜歡在鄉下為民服務,興趣是爬山,工作與生活相當平衡,每次吃飯都很輕鬆愉快,讓我開始對未來工作型態有了些美好想像與期待,感覺好不真實,但同時又對未來住院醫師訓練的不確定性感到徬徨,此時同桌的住院醫師學姐就成了我最便捷的諮詢對象,心裡又有了些踏實感。
因為住宿舍的關係吧?不知不覺也結交許多朋友。每天早晨七點半,大家一起在宿舍門口等電梯下樓準備參加晨會,生面孔逐漸變成熟面孔,從見面時只會聊:「最近在哪一科?病人多嗎?」,開始會聊聊「附近有哪些好吃好玩的?有哪些業餘愛好?未來想走哪一科?......」有時候一起上課,還能互相請教、抄作業的答案、完成paper
work......了解各間學校的風氣,打聽各家醫院的特色,一起參加忘年會,看看平常帶我們的VS們原來很愛唱歌或酒量很好......讓忙碌的實習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週末就是外出探訪或與好友相聚的好時光。嵩復、曼菁、慶元三位學長姐常常找我出去參加活動或喝下午茶,跟他們在一塊總是很開心。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曼菁姐會帶我去她中山大學的實驗室玩PS4,煮鱈魚麵線來吃;嵩復和慶元找我去小港吃捲餅及打桌遊,還會帶我去認識新朋友,聽一些奇聞軼事。有時候太開心,連週末該讀的書都沒讀到,只好週日晚上再來惡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