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8, 2022

針灸輔助治療敗血症:希望與挑戰

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當身體對感染產生過激反應時,就會引發全身性的炎症,甚至導致器官衰竭。即使現代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敗血症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治療費用也非常昂貴,這使得人們開始尋找其他可能的治療方法。

針灸作為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炎症相關的問題,例如急性胰腺炎或哮喘。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關注針灸是否也能幫助治療敗血症。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一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和薈萃分析,試圖了解針灸作為輔助療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 研究怎麼做的?

這項研究分析了17個隨機對照試驗(簡稱RCTs),總共涉及1099名敗血症患者。這些試驗中,一半的患者接受了常規治療加上針灸(實驗組),另一半只接受常規治療(對照組)。研究人員主要關注兩個結果:  

- **28天內的死亡率**:患者在治療後28天內是否存活。  

- **APACHE II評分**:這是一個用來衡量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分數越低表示病情越輕。  

此外,他們還觀察了血液中一些與炎症和免疫系統相關的指標,例如白血球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


### 研究發現了什麼?

研究結果顯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訊息:  

1. **降低死亡風險**:與只接受常規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針灸加上常規治療的患者在28天內的死亡率降低了約31%。  

2. **改善病情嚴重度**:治療7天后,實驗組的APACHE II評分平均降低了2.84分,顯示針灸可能有助於減輕病情。  

3. **調節炎症和免疫**:針灸對一些炎症指標(例如TNF-α、IL-6)和免疫指標(例如CD3+、CD4+)有正面影響,顯示它可能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感染。


### 研究的局限性

雖然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這項研究也有不少問題需要注意:  

- **研究質量不高**:大多數試驗來自中國,且在設計上有缺陷,例如沒有清楚說明如何隱藏治療分配(allocation concealment)或是否對患者和醫生盲化治療方式(blinding)。這些問題可能影響結果的可靠性。  

- **證據等級低**:研究人員用了一個叫GRADE的系統來評估證據質量,結果發現大多數證據的品質從「低」到「非常低」。這意味著我們還不能完全相信這些結論。  

- **需要更多研究**:由於目前的研究數量有限且品質不一,科學家們認為需要更多高品質的試驗來確認針灸的真正效果。


### 針灸怎麼幫到敗血症?

科學家猜測,針灸可能通過調節身體的炎症反應和免疫系統來發揮作用。例如,研究發現針灸能降低血液中的炎症物質(如TNF-α),同時提升免疫細胞(如CD4+ T細胞)的活性。特別是,許多試驗使用了「足三里」(ST36)這個穴位,這個穴位在傳統中醫裡被認為能調節免疫和抗炎,可能對敗血症特別有幫助。


### 結論與展望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針灸作為敗血症的輔助療法有一定的潛力。它可能降低死亡風險、減輕病情,還能調節炎症和免疫反應。然而,由於現有研究的局限性,我們還不能把針灸當作標準治療的一部分。未來,科學家需要設計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試驗,來確認針灸的效果,並搞清楚它究竟是如何幫助患者的。

對於一般人來說,針灸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項,尤其是對那些希望結合中西醫治療的人。但在更多證據出現之前,最好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

**參考文獻**  

Xian, J., et al. (202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as a complementary therapy for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cupuncture in Medicine*, 41(1), 3-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