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福青社五歲生日!正好總結一下我在這裡發生的點點滴滴。
我是2012中興梯大專營的學員,當時身為大一新鮮人,對自己富有理想,對大學充滿期待,除了精勤於課業以外,就是經營社團。在野,觀察學長姐怎麼帶動大家;在朝,也就是當了核心幹部,就想怎樣精益求精。不料,沒做出甚麼重大貢獻,倒是踢到三個鐵板。
學配合
第一塊鐵板是我當社長時,中國醫福智青年社是由三位社長共同帶領,只要是一群人共事,難免發生意見分歧。自從某次人事變動後,我由多數的一方變為少數的一方,經常遭到杯葛指教,覺得有志難伸,記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們在討論下一屆社長的推薦人選,而我提名的人選沒有被慎重考量,當下覺得不被尊重的感覺真不好受,一度想拂袖而去,但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是來服務大家的,而不是要大家配合我,或許聽聽他們的理由,也有不錯的想法是我沒設想到的,後來的確證明當時的共識既合理且可行。
![]() |
2013年社團的核心幹部 |
從此以後我明白少數人的感受,所有人的想法都有可學之處,尤其是從反對者身上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想法不同的人辯駁常見,跟想法不同的人合作把事給辦了才是高竿。
學關懷
第二塊鐵板是升上大三,即將卸下幹部的重任,以為自此退休無事一身輕,頂多偶而關懷一下學弟妹們,沒想到想要關懷人並不容易。
起初我對關懷的理解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必須先凝聚彼此的感情。於是辦了很多活動,比如:慶生、爬山、打球、看電影、慶功宴、旅遊……一開始感覺大家熱絡起來,但久而久之卻成了例行公事,慢慢開始揪不到人,對話框也流於某幾個還願意發聲的人課後嘴砲的園地,似乎沒有達成效果。
後來發現:想要凝聚社團幹部的感情,要從學長姐內部凝聚起。但越到高年級,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安排,聚在一起的時間也不如以往多,能做的也相當有限。
最後發現不對,應該是:想要凝聚一群人,要先了解這群人的內心世界,以及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太關注大事,而忽略小事,總是在想怎麼做對整體最好,卻沒把注意力投注在與人相處的小細節,請別人來吃喝玩樂時,別顧著自己玩,也要給人方便,給人善意,做到賓主盡歡。比起給出好的人生建議,給人好的感受實在多了。
![]() |
大家記憶猶新的宿舍趴 |
確立人生方向
第三塊鐵板是現在,我想學好中醫,但迎來的挑戰比我想像的還大。之前有一段時間感到迷惘,問過老師怎麼辦,他給我一個建議:用長遠的眼光來安排眼前的生活,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現在就怎麼努力。
大學生活即將過去,醫院生活正要展開,利用近半年的時間整理自己的學思歷程,發現社團的學習占據我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開始面臨許多抉擇,而最管用的還是福青社教導我的這些好東西,比如:發一顆清淨廣大的心、找到良師益友相伴、運用正確的方法追求快樂……雖然未來充滿未知,眼前也有困難要突破,但至少我為自己確立出人生方向─成為一位優秀的中醫師。秉持正確的方法,為自己的目標付出些汗水,投入點時間也是合理的。
福青社的每個夥伴都貢獻出自己寶貴的心力,很高興我也有我能做的一小部分。
![]() |
我們當年也參加讚頌表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