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3, 2017

該怎麼對付沒來由的壞心情

     高中時,聽老師解釋為何要多看別人的優點,他說:「不是刻意誇大別人的好處,而是試著還原我們對他人的評價,因為人們往往容易放大別人的缺點,卻忽視優點。」當時一直很不解,直到生理學提及杏仁核的作用,並了解到厭惡和恐懼的背後是有其生理機制的。

知道人類有這種天性之後,我不甘於被壞情緒擺佈,於是來剖析一下怎麼掙脫此種一向感到不喜的束縛。


甘丹寺

學習摘要

不喜的預後

障礙我樂及我親樂,並於怨家所有盛事不可樂相心生不喜捨慧思擇修自他暇身受取心要無上障礙

「不可樂相」:看到他就覺得彆扭、怪怪的
「憂」:擔心,很多現代疾病的危險因子,ex:憂鬱症、躁鬱症
「瞋」:非常不高興,因為擔心他勢力壯大會傷害我,所以想去打擊他

處治方法

發現下決心對治不喜用正理破除不喜快樂的心境(正念)快樂的人生帶給周遭人事物快樂

「理路」:想法,心路
「正理」:清淨的內心所安立的量,清淨的內心無貪瞋,獲得快樂的理路
破除不喜的正理:耐他怨害、安受苦忍、思擇法忍 /詳看點我
快樂的泉源來自利他的責任感:得靠正理建立

正理來自聽聞智者嘉言,思考後心會產生力量,心靈的力量最大

「思維」:找出自己不喜的理路,用正理破除


反思

若太嬌愛,雖於微苦亦極難忍,例如:把擠牙膏看成天下第一大事

    我不喜歡麻煩的事,凡是碰到麻煩或是可能很麻煩的事情,我都會想拒絕,比如:規劃旅行。深究其麻煩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擅長,又懶得請教別人,可是想要開展自己的能力,先決條件就是學習把不擅長的事情練熟,怕麻煩其實是種拒絕學新事物的習慣,如同毒癮,應戒之。而且請教有經驗的人,試著規劃一次旅遊行程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為了控制自己的瞋恚,就靠享樂來轉移

    只看到情緒而看不到見解,常常轉移注意力,跑去看電影、聽音樂、上網、登高望遠……只差不會靠大吃大喝、血拼來掩埋憂愁。有時候只是懶得理對方,還以為自己情商很高,根本沒有正視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討厭的感覺仍在瘟床中滋生。


自己憂愁卻想著破除別人的煩惱,心裡有道理就覺得高傲,家庭戰爭往往來源自此

    有個有趣的心理現象,同時也是教孩子的大忌,就是:對自己越親近的人越聽不進道理,越難被說服。醫生最晚取信的一位患者往往是自己的母親。以前就是不懂這個現象,才落得此窘境。學習之後,發現化解之道在於身體力行,讓好名聲傳回家裡,在適當地提醒一下,這才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的勸諫方式。

 下手處

  1. 多練習
  2. 錯開抱怨的時間,先傾聽對方的心聲
  3. 先主動道歉
  4.  每日照鏡子:每天一早起來要觀察是否有不高興的心,有所防備,不要養成憂慮的習慣。
  5. 總結自己的優點
  6. 多微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