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29, 2017

我怎麼進行一萬小時的練習



    二二八連假時,有人問我怎麼學英文?該買哪本參考書?讓我想起自己學英文的往事

    小時候,被爸媽拎去美語課臨托玩遊戲,單字沒記得幾個,朋友卻認識不少。開始上學後去讀了寄宿學校,那裡重視品德教育,不重視台灣的國粹—補習文化,小五才開始認ABC,反觀舅舅的獨生子表弟,小六時已經學會讀英文報紙,讚嘆網路時代的輝煌進步。轉眼間,高中畢業前半年,我順利考到TOEIC850的亮眼成績。


沒補習只好勤補拙

    國一時,看到身邊充斥著一群英文很強的新同學,我會怕,更怕輸,所以每天五點早起抱著《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基本文法》,巴著一位堪稱學會過去完成式的同學不放,要他教我英文,開啟我研讀英文的濫觴。

    記得數學老師曾說:「第一次寫就會的題目,考試時不容易犯錯,而一開始不會的題目若沒訂正,考試時會一再栽坑裡。」我把它用在背英文單字,拿一張紙,對折,凡是曾經錯過或忘記的單字就抄起來,左英右中,一路背到每場大大小小的考試之前。國三時,大約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了。後來我才得知學習新知的要竅是:針對不會不熟的地方,刻意練習,直到純熟。

    升上高一,還是沒辦法補習,所以沒有最強大的單字本與劉毅英文講義,唯一可靠的就是我的老師,她教我:學了新的英文單字和文法要會造句才算懂。於是,我養成一個怪毛病,不管老師是請我還是請同學造句,我都會在心裡默默造句,連心裡低估生活瑣事時也在造句,平時沒什麼玩樂,消遣時還把句子湊合寫起英文小說了呢!

為了黏著老師問所以當小老師

    當時我不分晝夜地學新單字,造新句子,因為不確定用法是否正確,腦門總是懸著太多問號,只好黏著老師問,為了黏好黏滿黏得順理成章,所以主動當小老師,可以常混在辦公室,打雜之餘釋出心中的疑惑,漸漸發現老師常用的句型和單字不過是固定的那幾個。此外,可以藉由幫同學播放音檔的特權,多些機會做Dictation,從輸入到輸出,精益求精,滿足我日益增長的求知慾。

苦幹實幹五年半

    我就這樣幹了五年半,一開始背單字覺得遙遙無期,文法好難理解,但礙於面子問題,還是要每天清晨五點起來裝認真,如今再翻當年那本文法書,其實筆記是蠻空的。找些方法,做些努力,但也做了不少虛工,值得慶幸的是:當下一念決心,造就後續對目標恆久不變的忠誠性,一做就是五年,不退。

     這樣的恆毅力源於對自我的肯定,以自己每天download的進度衡量,而非靠群眾的掌聲。「獲得回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看見自己實質的進步就是最大的鼓舞。

探索新奇世界的樂趣


    高中畢業的暑假,Gap Month去了趟紐約,覺得自己始能獨當一面,竟克服一切語言及非語言的藩籬。上了大學,接觸好萊塢電影、跨國流行音樂天團、世界各個角落標誌性人物的思想專訪與書籍沈浸在英語世界的新鮮空氣之中,每天都有掏不盡的新思維在等我發掘,再耗盡幾萬個小時都不為過。



學英文如此,練字、學中醫亦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