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0, 2017

《學習的王道》:心操訓練



學習摘要

一分鐘讀書摘

本書從作者自身體認到的幾個學習要點:(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學習從熱情出發

  到公園玩耍的六歲男孩初識西洋棋,九歲起八度榮獲全美冠軍。二十二歲學習太極拳,榮獲多次世界冠軍。

  在「西洋棋」和「太極拳」這兩項看似南轅北轍的技藝中,作者經由深入思考和實際演練,歸納出相互連結貫通的學習原理,寫成這本適用於所有領域的深度學習祕笈。



2. 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失敗的經驗比勝利更有價值。學習過程總有挫折,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讓自己療傷充電、重新出發的方式。作者曾在太極拳大賽前夕右手骨折,被迫加強左手訓練,意外使左手越練越強,正式上場時左右開攻,順利奪冠。

  即使沒有受傷,我們也能讓自己獲得受傷或挫折帶來的啟發。籃球選手不妨改用左手運球,足球球員嘗試用左腳踢球。每次從創傷中痊癒或從一場敗戰中走出來時,都要讓自己比之前更好。


3. 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在學習過程中,深度甚於廣度,質勝於量。作者提出「畫更小的圓」概念:把整套招式拆解成幾個小動作,循序反覆精練,直到掌握其精髓,再將所有步驟順暢融合,方能磨練基本功。所有的絕妙創意或「神來之筆」,莫不是以扎實的技術為根基。

4. 專注當下,使生活更豐富精采

  大多數人都曾在危急關頭,體會到「極度專注」的經驗。參照作者設計的簡易「觸發專注」儀式,便能很快進入有如「千鈞一髮」的絕佳意識狀態。學會「專注」,不僅有助於學習和表現,也能提升感受力,發掘日常生活蘊藏的色彩和樂趣。


5. 學習是一場心智馬拉松

  在競爭激烈的高階領域,決勝關鍵不僅在於知識多寡,還包括心理層面的鍛鍊:承受壓力、把阻力化為優勢,以及體能和情緒迅速復原的能力。真正的學習贏家,能夠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持續吸收心得,最終以健康心態和純熟技巧,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一如喬希.維茲勤在書中所述,障礙並不是障礙,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戰,是要將弱點化為強項以激勵成長的過程。他將自己面對各種競賽時所運用的心理與生理策略詳細剖析,讓讀者也能在各種競爭性或專業領域達到表現的巔峰。

Josh Waitzkin



反思

書中談到「如何把情緒化為優勢」,首先得達到全然的專注與流暢,進入心流的狀態,便能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找到突圍的方法,說白了就是自我反省及優化的過程,用《大學》的說法就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柯潔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對抗AlphaGo的戰役雖未能找到最優解而取勝,但卻展現出可敬的自省能力反觀DeepMind團隊,他們的勝利方程式不僅顯現在棋盤上的結果,而是始終不戀棧,經歷無數的試錯與兩次人機大戰後,公布AlphaGo自我對弈棋譜與研究成果,將過去的光榮拋諸腦後,仍然在省思:算法還能在哪個領域突圍?這不也是自省力的體現?看兩位高手出招,真的都十分「棋」妙啊!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概念是「畫更小的圓」。高中在學數學時,李福進老師再三叮嚀的一句話讓我很受用:「如果這題不會,一定有比這題更簡單而概念相同的題目是你還不會的,以此層層類推。」這就是他所謂的高壓電原理,輸送電力的過程會經過一次一次的變壓,讓每個家庭使用可負荷的110/220v的電壓,學習的原理亦同。

心理學上把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行為劃分為三個區域:最內層的「舒適區」、中間層的「學習區」和最外層的「恐慌區」。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面對一個事物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思維模式、行為習慣等都可以用這三個區域來表示劃分。同理,學習狀態也可以按照這個區域來劃分。要找出自己的學習區練習,也就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努力。

下手處

遇到學習的瓶頸時,保持冷靜試著理解哪些是無法改變的部分,鼓起勇氣嘗試去改善能改變的部分,但首先得磨練智慧,以區分以上兩者的差別。

寂天菩薩有云: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異?」


延伸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